|
地址:南通市启东城东工业园南二路16号
电话:0513-83660619
手机:13962732112
联系人:凌先生
电子邮箱:694261772@qq.com |
|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美欧和中国清洁能源保卫战的来龙去脉
|
发布时间:
2023/12/25 |
由于需求巨大,清洁能源经济和工业产能成为焦点。欧美国家主导了全球清洁能源议程,但中国却成为最重要的清洁能源材料与设备供应商。在中国与美欧陷入新冷战的情况下,世界或许会看到欧美下一步的“去风险化”,可能发生在清洁能源领域。
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就业领域之一,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将在清洁能源制造领域创造8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大量的资金也被投入到该行业,如2021-2030年间欧洲为气候和绿色产业提供了高达1 万亿欧元的资金池。
但西方回过头来才发现,清洁能源大部分市场已被中国占据了。迄今为止,中国是许多清洁技术和关键原材料、产品成本最低且最大的供应商。中国生产了世界上约90%的稀土元素、至少80%的太阳能电池板及60%的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电池。在一些用于电池和更小众产品的材料中,中国的市场份额接近100%。
中国本身对全球气候承诺并无兴趣,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能源相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超过了北美、中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的总和。
当局之所以要发展清洁能源,更多地是想利用全球气候议程发展经济。尤其大陆经济正面临着大滑坡,当局把清洁能源作为挽救经济困境的突破口,扩大出口特别是对欧美的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能。
美国和欧盟已经发现在清洁能源领域过度依赖中国面临巨大风险,因为中国会随意将任何东西武器化。欧美已准备好在清洁技术领域对中国发起保卫战。美国开始在清洁能源领域限制中国供应链,欧盟也开始对抗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
近年来,中国施行“举国体制”发展包括清洁能源在内所谓“战略新兴产业”,这种产业技术门槛低,但市场规模大、经济前景看好。当局通过补贴、政策目标和制造业激励措施的结合,在清洁能源上的各种政府补贴与支出,已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总和。
根据咨询公司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数据,如果将公共和私人投资计算在内,2021年中国就成为全球最大的低碳技术投资国,投资额达2,66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支出的35%。 这些数字分别高于2020年的1,350亿美元和 27%。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估计,2009年至2021年间,中国政府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累计支出超过1250亿美元。
中国政府的补贴和政策支持,中国大陆掀起了清洁能源的投资热潮,巨大投资规模引起的行业竞争与产能过剩,其出口产品甚至低于成本价,已引起欧美广泛的倾销调查。
国际能源署表示,中国多晶硅的制造及其加工成本是欧洲制造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二;标准普尔的数据显示,中国风力涡轮机的价格是西方竞争对手的一半。
高盛数据显示,中国建设一座电动汽车工厂的时间约为其它国家的三分之一,而美国一座电池工厂的成本将比中国高出近80%。
多年前欧美已对中国光伏、风电提出了反倾销调查。9月13日,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展开调查。 “巨额国家补贴人为地压低了价格,扭曲了欧洲市场”,她说,欧洲领导人“不会容忍长期贸易失衡”。
在不久前的欧中峰会上,欧洲官员提出中国商品的供应过剩问题,一位高级官员说,如果不成功,欧盟可能会设置贸易壁垒,不要倾销产品、“不要因为(倾销产品)导致市场实际上对中国关闭”。
中华经济研究院国际经济所副研究员戴志言对大纪元表示,欧美先进国家在发展新技术的时候也有补贴,奖助学术单位、企业端去发展某些关键性技术。
“但中国比较混乱,比如电动车,它给高校补助,也给企业端、实用端补贴,就变成连套利的空间,有些人会去骗补。最终的结果,就变成全国的力量在做一件事情,大家同样都拿到补贴,大家都要做竞争。”
“过度投资之后,会发生内卷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太阳能产业发生过,风力产业也发生过,那现在电动车产业也正在上演。”
戴志言表示,一般销售价格低于生产成本就是倾销了。问题在于中国的补贴广泛且不透明,不单是技术研发跟投资有补贴,还有税务补贴、地方政府对劳动力的补贴等。其它国家可能也有补贴,但基本上合法合规的算在成本上去。中国一些补贴实际上到底有没有列入生产成本之中?你是不是用于低于你的成本价格来抢我的市场?
台湾工研院政策与区域研究组组长李冠桦告诉大纪元,对于补贴的态度,北京跟欧美其实不太一样。中国往往不论是中央或地方,都很看重产能的扩大、成本的降低;美欧更着技术的突破,近几年在韧性供应链趋势之下,也看重关键生产能力的建立。
“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各式各样的补助,有时候在台面上、有时候在台面下。像高新技术企业就有所谓的研发补助,地方政府也会给租税优惠。近几年还有一种变相补助,如地方政府的科技发展资金、民间各式各样的大基金。就造成国外业者觉得不公平。”
他指出,地方政府还对当地一些指标性、具有政策意涵的指标性企业,像华为、比亚迪在投资、营运上,地方政府都会给各种便利。这些便利也是一种隐性的不公平竞争,往往会造成产品的成本,没有真正反映真实成本。
目前西方对中国清洁能源供应链存在两难:一方面如果要实现能源转型的目标,短期内离不开中国;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国内清洁产业的生存,长期就不能完全与中国共存。
但更深层次还有地缘政治的恐惧:过度依赖中国,而中国似乎越来越愿意将其主导地位武器化,中国今年8月出台限制半导体原料镓、锗出口,12月起将限制电池核心材料石墨的出口。
中国清洁技术公司的发展,对包括传统汽车制造商和能源巨头在内的西方制造业,构成了巨大的竞争威胁。
“人们开始意识到对供应链的控制很重要,否则就会面临系统性风险,因为中国(中国)很容易切断供应。”咨询公司New Electric Partners驻首尔的合伙人罗斯·格雷戈里 (Ross Gregory)对《金融时报》 表示。
欧盟和美国已准备好在清洁技术领域对中国发起保卫战,美国正在使用带有保护主义成分的产业政策;欧盟很可能紧随其后,推出自己的补贴政策。
美国两党都对中国举国支持的清洁能源扩张保持警惕,共和党尤其批评民主党政府目前的气候政策优先考虑向电动汽车及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过渡,成本更高、效率更低,这些技术也使美国逐渐更加依赖中国的供应链,而中国日益主导“绿色能源”技术、制造和出口。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首要的任务就是推动清洁能源领域产业链安全,根本上摆脱对中国产品、原材料的依赖。
2022年8月美国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旨在推动对国内制造业以及绕过中国的供应链的投资,将中国公司制造的电动汽车、电池和其它零部件及资源排除在其供应链之外。
美国先后宣布各种清洁能源研发支出计划,支持建立本土与自由贸易伙伴之间的供应链,与盟友建立各种形式的清洁能源的合作关系。
李冠桦认为,对于美国来讲,新能源相关产业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国安层级,尤其是一些核心元件或关键材料上,美国必须要掌握,去中化的态势非常明显。
“但如果回到减碳议题,想要达到2050净零目标,没有中国的合作绝对不可能达成。美国应该还是希望在减碳跟气候议题上进行合作。但这种合作更强调中国要在减碳上实现高标准承诺,而不是说在新能源技术上或产业上的合作。”
欧洲的路线则与美国有一些差异,李冠桦说,欧盟计划2030年的再生能源的消费量,至少要占整体的42.5%。在这样高的标准下,到2030年欧盟的风力发电装置容量至少要成长一倍,这么庞大的需求,如果没有中国的产能的参与,难度非常高。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可以允许中国企业竞争,不排除让中国企业获得订单,但是要在公平对等的情况下,欧盟的工业基础不会因为中国的不公平竞争而受到损害。”而美国是把这件事上升到技术领先或全球霸权的维系,所以它更多的是要“去中国化”,自己掌握关键元件或原材料。
未来欧美和中国分途
CNN的全球经济分析师、《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兼副主编拉纳·福鲁哈尔(Rana Foroohar)最近撰文指出,美国和中国以及未来欧洲和中国之间,会出现更大的贸易和投资冲突,这种冲突很可能从清洁技术开始,明年电动汽车行业可能会迅速陷入更大的贸易冲突。
李冠桦认为,欧洲议会10月份通过的中欧关系报告,说中国是欧盟的竞争者跟制度性对手,不论是在政治制度或是在经贸制度上,这应该是未来中欧关系的一个最大格局。
“以往欧盟的老大哥德国在看中中国市场的利益下,有时还可以视而不见,但这几年中国电动车已经威胁到德国乃至欧洲最重要的经济命脉:汽车产业。所以,新能源电动车肯定会变成欧中双边的摩擦点。”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围绕着对排斥中国清洁能源供应链的事件,正在一件接一件地发生。
12月6日,美国公用事业公司杜克能源公司表示,出于安全考虑已将宁德时代生产的大型电池与北卡罗来纳州海军陆战队基地勒琼营(Camp Lejeune)的连接断开。
墨西哥被纳入了美国《通胀削减法》的消费者税收抵免范围,一些中国公司为了逃避制裁,纷纷到墨西哥设厂。路透社报导说,上汽名爵、比亚迪和奇瑞汽车今年都在与墨西哥官员商谈选址事宜,另一家中国公司正计划建造一座价值120亿美元的电池厂。
一些中国电池企业正寻求在韩国和摩洛哥投资,以绕过美国让它们无法进入市场的规则壁垒。
12月7日,针对近来中国企业大量涌入墨西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Yellen)宣布,墨西哥和美国已同意成立一个有关外国投资审查的工作组。
12月18日,美国参议院能源委员会主席曼钦(Joe Manchin)表示,他希望能撤销美国财政部有关电动车税收抵免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将增加美国对中国的依赖。
12月20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导,拜登政府正在讨论提高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部分中国商品关税,以期提振美国清洁能源行业,对抗更便宜的中国出口产品。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此前一些中国公司受美国巨额绿色补贴的吸引而扩大了在美业务,现在这些公司在全美各地的项目正面临阻力,福特公司与中国电池公司宁德时代合作投资35亿美元,正在兴建的一家动力电池厂,现在福特正通过收购电池厂全部所有权来回避批评。
中国公司国轩高科去年10月份宣布了在密歇根州大瀑布城投资24亿美元建造一家动力电池部件工厂的计划,现在则在淡化与中国的关系。
“尤其是未来净零减碳带动的经济利益非常庞大,美国绝对不可能坐视这一块利益被中国一手拿去,美国现在积极建立相关技术跟供应链。至少在这一块,未来很可能存在中美两套、或中国与非中国两套供应链。” 李冠桦说。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对大纪元表示,最有可能就是形成一个类似新冷战的格局,美国透过自己的经济市场去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生产链,中国透过一带一路建构属于自己的生产链跟市场,两边市场慢慢会脱钩。只是说不可能一瞬间发生,也不可能和旧冷战有一样的结构。
叶耀元表示,美国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针对原物料生产,它要寻找其它国家的帮助;第二个美国跟欧洲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高金额的技术发展计划,这不会让中方参与。
2024年将举行欧盟议会选举,右翼势力可能上升,也可能会改变欧洲对中国清洁能源的政策。叶耀元认为,如果欧盟议会选举结果是右翼势力提升的话,对中国的态度就会更强硬。按照目前欧盟的态势,不大可能在能源计划上对中国采取比较大的动作。
“但如果是新议会由右翼组成的话,可能对中国表态的成分就比较高,跟美国合作的概率就会更高。这等于说,中国现在想要透过不管是石墨出口的禁止,或者是透过自己推销所谓的电动车来到全球市场,可能都会被欧盟打击,欧盟可能不让它做这件事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