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南通市启东城东工业园南二路16号
电话:0513-83660619
手机:13962732112
联系人:凌先生
电子邮箱:694261772@qq.com |
|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美中“大国竞争”如何影响全球治理?
|
发布时间:
2022/5/29 |
专家向德国之声表示,西方民主国家和以中国为首的威权国家之间正出现竞争,而这些竞争已对现有国际体系构成了严重挑战。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客座研究员英莎丽(Dr. Sari Arho Havren)告诉德国之声,中国通过最近的行动,正向国际社会发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它认为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不再有合法性。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以美国为首的民主国家一直试图形成一个统一战线,支持乌克兰抵御俄罗斯的进攻。 西方政府密切协调对莫斯科施加压力的同时,也高度关注中国的外交行动,特别是其尝试加强与专制国家关系的行动。
自从俄罗斯在2月底进攻乌克兰以来,西方国家一再警告北京不要向莫斯科提供军事援助。上周,美国高级官员告诉路透社,他们没有观察到任何中国“公开”向俄罗斯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的现象。盡管如此,中国政府迄今仍不愿意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的战争。
与此同时,在过去两个月里,北京与缅甸军政府组织了高级别会议,承诺与其在所有领域进行合作和交流。此外,中国也主办了一次多国会议,讨论阿富汗面臨的人道主义和经济危机。
一些专家认为,确保这些国家的稳定符合北京的利益,因为它们都与中国有陆地边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政治学家庄嘉颖告诉德国之声:“北京有一个自然的理由向它们伸出援手。”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客座研究员英莎丽(Dr. Sari Arho Havren)告诉德国之声,中国通过最近的行动,正向国际社会发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它认为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不再有合法性。她说:“中国的精英们认为,随著其国内政局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最近对新冠疫情的处理,中国提供了一种更优越的治理形式。”
她补充道:“中国的发展和它对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挑战,在南半球引起了共鸣。由于中国不接受当前的国际秩序,它在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伤害的领域会开始去挑战现有国际秩序。”
美国气候问题特使克里(John Kerry)日前表示,由于双方意见分歧愈发尖锐,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气候合作已经变得“更加困难”。
上个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提出了一项 “全球安全倡议”,呼吁各国要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他表示,中国愿意提“全球安全倡议”以维护世界和平,并说国际社会应“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
他说:“我们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
虽然该倡议细节仍然模糊不清,但专门关注中国与俄罗斯在东欧影响力的“MapInfluenceEU”创始人和领导人卡拉斯科娃(Ivana Karaskova)向德国之声表示,中国这项计画是在针对发展中国家。她说:“它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强调双方有共同的发展阶段或殖民主义的历史经验,并强调主权和不干涉的原则。”
在美国和中国都试图巩固与其价值观相似的国家关系时,各界对于国际社会逐渐浮现的集团竞争、其对现有国际体系构成挑战产生担忧。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英莎丽告诉德国之声:“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阶段,那就是各个地域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对中国的战略和关键依赖性,开始或多或少地保护自己的开放市场,不让它们受国家补贴公司的影响,并以自己所制定的条件强行要求对外国企业施行对等优惠。”
她认为,这两个由中国与美国主导的新兴集团及其竞争,将扩张到所有领域,包括国防、贸易、投资和技术。因此,现有的国际体系将受到了由中国和俄罗斯领导、但结构松散的集团的挑战,而西方民主国家正在努力捍卫现有国际体系。英莎丽预测,这种竞争将对国际组织造成巨大打击,而这些竞争也可能使国际组织变得“过时”,因为这些组织在俄乌战争中,已经显示出它们在解决紧急问题方面的无能。
美中关系陷入历史新低点之际,两国国防部长周三(4月20日)罕见地进行了通话。这是美国国防部长奥斯丁上任后,首度与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通话。双方就多个议题进行交流,试图缓解美中僵局。
盡管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西方国家仍然希望在某些议题上与北京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如气候变化。然而,有鉴于竞争加剧和不信任加深,这并不容易。
美国气候问题特使克里(John Kerry)日前表示,由于双方意见分歧愈发尖锐,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气候合作已经变得“更加困难”。他说:“这使得相关外交工作更加复杂。”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庄嘉颖也认为,试图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回心转意的努力已经变得更加困难。他告诉德国之声:“每个政府都了解,每个国家都需要在环境方面做出贡献,但是,谁做得多?谁做得少?以及较早发展起来的国家是否能够指使其他国家该怎么做?这些差异似乎造成了一些持续性的紧张。”
虽然各国都承认有必要合作,但庄嘉颖强调,更积极的合作可能只会发生在具体问题上。他说:“我认为各国之间的相互猜疑会影响各界原本想合作的意愿。”
|
|
|
|